一、培养目标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授予博士学位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文件(学位[2011]55号)精神,遵循“服务需求、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严格标准”的基本原则,“绿色包装与安全” 项目培养的博士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优良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绿色包装与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该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和学术前沿,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先进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对绿色包装系统中的材料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废弃物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作出创新性成果,推动包装产业科技进步。学位论文应具备重要的学术意义、创新内容和应用价值,在深度和广度上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
根据绿色包装与安全的国家特殊需求和培养目标,确定以下3个研究方向:
1. 生态型功能包装材料技术与装备;
2. 包装废弃物能源化高效洁净利用技术;
3. 减量包装结构与安全设计。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课程分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总学分不低于18学分。其中学位课7学分,必修课不低于4学分,选修课不低于3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要求
类 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教学 方式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学位基础课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2 | 36 | 1 | 讲授 | 考试 |
|
博士生英语 | 3 | 64 | 1 | 讲授 | 考试 |
功能包装材料设计 | 2 | 32 | 1 | 讲授 | 考试 |
学位专业课 | 包装结构与安全设计 | 2 | 32 | 1 | 讲授、讨论现场教学 | 考试 | 根据不同学科背景以及研究方向的需要 必修2门以上 |
包装制品成型技术 | 2 | 32 | 1 | 讲授、讨论 现场教学 | 考试 |
包装迁移与保质 | 2 | 32 | 1 | 讲授、讨论现场教学 | 考试 |
包装过程及优化 | 2 | 32 | 1 | 讲授、讨论现场教学 | 考试 |
包装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 2 | 32 | 1 | 讲授、讨论现场教学 | 考试 |
包装碳足迹分析与检测 | 2 | 32 | 1 | 讲授、讨论 | 考试 |
选修课 | 第二外国语 | 2 | 64 | 1 | 讲授 | 考试 | 任选2门以上 |
包装检测与分析技术 | 2 | 32 | 1 | 讲授、讨论 | 考查 |
包装技术前沿讲座 | 1 | 20 | 1 | 讲座 | 考查 |
绿色包装理论与标准 | 2 | 32 | 1 | 讲授、讨论 | 考查 |
智能包装设计与技术 | 1 | 20 | 1 | 讲授、讨论 | 考查 |
包装技术经济分析 | 1 | 20 | 1 | 讲授、讨论 | 考查 |
包装减碳与控制技术 | 2 | 32 | 1 | 讲授、讨论 | 考查 |
包装设计艺术学原理 | 2 | 32 | 1 | 讲授、讨论 | 考试 |
实践环节 | 学术会议与交流 | 1 | 至少10次 |
|
| 考查 | 导师考核 |
博士生学术讲座 | 1 | 至少 5次 |
|
| 考查 |
|
科研训练与工程实践 | 2 | 至少6个月 |
|
| 考查 | 以参与导师和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以及到企业进行技术问题调研等为主的工程实践,由指导团队负责考核 |
注:按同等学历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必须加修3-4门相关的硕士学位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六、实践环节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第一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小组由博士生指导老师和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负责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和实践环节的考核工作。
2、科学训练与工程实践是指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到国内外重点大学、实验室或企业进行科研活动与工程实践。按照学校培养要求,由导师安排,并向研究生处和学院提交科学训练与工程实践报告。
3、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进行交流。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该参加学术交流10次以上,其中至少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次并宣读学术论文,方可获得研究环节中关于此项规定的1学分。每位博士生须作5次以上讲座,由所在学院负责考核,并研究环节中关于此项规定的1学分。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 学位论文的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应顺应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的新要求,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以社会发展及科技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实践问题、高新技术和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为背景。博士学位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对本学科领域科技发展有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并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
2、文献阅读与开题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所选定的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课题要求,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报告。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就选题的科学根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课题可行性等作出论证。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3.中期考核
论文课题进行到中期(选题后一年左右),由博士研究生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提出下一阶段的计划和措施,中期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4. 成果要求
学位论文既要求学术深度,又强调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价值。学位申请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应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在指定的核心刊物、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必须有1篇SCI、EI外文源刊论文或2篇CSSCI期刊论文;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3)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级科技项目或重大横向项目。
学位申请人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是其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位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并以湖南工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以申请人为第一作者(与导师共同发表的论文,导师可为第一作者,申请人可为第二作者)。
5. 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在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后,经导师评阅同意,获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通过,方可进行预答辩。重点检查学位论文的工作量、创新性、学术规范等内容,并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在预答辩通过后,根据预答辩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完善,送同行专家匿名评审,评审合格方能申请答辩。
博士学位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的最短工作时间不得少于2年。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按有关规定执行,本项目培养博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八、培养方式
1.施行“三位一体”的开放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施行“项目带动、技术攻关、校企合作”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即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科技攻关项目为内容,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积极解决工程实践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培养提高博士人才的科技攻关能力。大力推进博士生联合培养工作,不仅要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聘请行业资深专家进入指导组,同时输送博士生到合作单位实习实践和参与研究,使实际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成为科研攻关方向。
2.施行基于多学科交叉优势的课程体系
充分利用我校拥有相对齐全的包装类学科专业群的优势,构建立足学科交叉与互补,突出关键技术研发集群优势,解决绿色包装与安全工程中综合性技术难题的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所设课程对绿色包装与安全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进行有效整合,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中,注重教学方式的实效性:一是教师全程参与,主要专业课程由2-3名教师组成的课程小组共同建设和讲授。二是以问题为导向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包装产业中所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扩大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3.施行多维并举的科研训练机制
注重学生的学术实践,构建以实验室轮转、校外实践、国际交流为基点的一整套科研训练机制,实现专业理论和科研实践的统一。一是实行“实验室轮转制度”。根据项目进展需要,在导师安排下,学生一般要在2-3个包装类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研究基地)轮转,每个实验室实践结束后需提交一份书面报告。二是与包装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以解决企业、行业的共性技术为突破口,建立稳固的协同创新平台,鼓励学生进入关键岗位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真正做到“学”与“研”相统一。三是加强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国外从事包装博士培养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培养平台,开展合作研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前沿知识和先进理论。鼓励学生跟踪前沿领域开展学术探讨,贴近关键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切实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